员工“删库跑路”,真能一走了之?
在计算机行业,删库跑路“删库跑路”流传已久 ,员工早已成为诸多程序员用来发泄工作压力的真能走口头语 。估计很难想到,删库跑路魔幻照进了现实,员工真的真能走有“傻大胆”敢为人先,企图删库跑路,删库跑路一走了之 。员工
近期 ,真能走原链家网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一韩姓员工“删库”跑路,删库跑路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,员工判处其七年有期徒刑的真能走事情闹得沸沸扬扬,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讨论 。删库跑路

韩冰作为公司数据库管理人员 ,真能走掌握着公司财务系统 root 权限。2018 年6 月,在利用职务便利,登录公司财务系统服务器后,不知何因突然删除了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 ,简单的几步 rm、shred,导致公司财务系统无法登录 ,自此走上了一条“不归路” 。
“删库”行为很快导致公司财务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罢工,经过技术专家排查,发现财务系统服务器(EBS系统)应用程序及 9 TB 的数据被恶意删除 ,为恢复数据及重新构建财务系统 ,云计算链家共计花费人民币 18 万元。
经过警方详细调查,韩冰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。2018年7月31日,公安机关将其抓获归案。直至此次二审宣判 ,韩冰又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。

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消息显示 ,韩冰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,法院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 、第二款之规定 ,判处有期徒刑七年,二审结果依旧维持原判。
对于韩冰愤然删库的原因我们不做臆测 ,服务器租用或许他有各种各样的理由,支持自己的决定 。但是我们要仔细思考 、权衡 ,是否值得为了一时之快,葬送自己的大好年华 。
转正失败,一怒删库和韩冰案相比,29岁的程序员录某的作案动机可谓是建站模板清清楚楚。2021 年3月 ,录某入职上海某公司从事计算机系统研发工作 ,主要负责京东到家平台的代码研发工作 。
很不幸,3 个月后,录某未通过试用期考核,被公司劝退。就在离职当天 ,录某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 ,使用本人账户登录代码控制平台,将其在职期间所写京东到家平台优惠券、预算系统以及补贴规则等代码统统删除,导致公司原定按期上线项目延后 。高防服务器
2021 年 9 月 23 日 ,被告人录某被民警抓获,并在审查起诉阶段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。最后,录某因违反国家规定 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数据进行删除,后果严重,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,判处录某有期徒刑十个月。

员工试图通过删除数据 ,发泄自身情绪 ,是一个及其幼稚 、错误的行为。免费模板以录某为例,一时性急,恶意删库仅仅能带来一时的痛快,随之不仅要赔偿公司损失,还要遭受牢狱之灾。删库跑路之举,无疑是伤敌 800 ,自损 1000,得不偿失 。
员工一时冲动,造就最贵“删库跑路”上述两个删库事件对公司的影响相对有限,花点“小钱”可以轻松解决。但是也有公司受到删库事件的影响,遭受的损失难以想象,甚至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运营 。
2020 年 2 月 23 日 ,港股上市公司微盟集团 IT 运维员工贺某因“生活不如意、无力偿还网贷”等原因,在其个人住所通过电脑连接公司虚拟专用网络、登陆公司服务器后执行删库行动,4 分钟便将微盟服务器内数据全部删除 。
贺某疯狂的“删库”行为最终导致导致 300 余万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微盟 SaaS 产品,故障时间持续数天。这次删库事件给上市公司微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
删库事件不久后 ,微盟向公安机关报案,最终贺某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6年。值得一提的是,判决书中透露 ,贺某称是酒后因生活不如意、无力偿还网贷等个人原因导致作出“删库”行为 。
贺某删库行为不仅仅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,更是给微盟集团一记重击 。删库事件导致微盟股价连续下挫 ,最多时市值缩水约24亿港币(约合21.5亿人民币),堪称史上最昂贵的“删库跑路”事件。
不仅仅是表层可预见的经济损失 ,更深层面 ,微盟的公信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。回顾事件全程,不难发现,这是一起典型的内部运维安全事故最终导致了公司运营危机,极大影响微盟的社会形象和商业生态。无论微盟怎样处理 ,难免会让公众产生对其管理制度、服务和技术能力的质疑。
“删库”到底犯了什么罪 ?先有链家员工删除财务系统库 ,致使公司部分系统瘫痪,被判七年有期徒刑 ,后有微盟员工生活不如意 ,愤然“删库”事件 ,导致公司市值蒸发超 24 亿港元,“获赠”六年牢狱之灾。
员工“删库跑路”事件频发 ,判刑收监早已不是个例 。然而 ,一部分民众对于删库违法了那些法律 ,还是一知半解 。更有甚者 ,部分人群认为删库仅仅是公司与个人之间的事务 ,殊不知早已触犯了法律。
《刑法》中早已明确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六条 ,凡是违反国家规定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 、修改、增加、干扰 ,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,后果严重的 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后果特别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。
凡是违反国家规定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 、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、修改、增加的操作 ,后果严重的 ,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。
故意制作、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,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,后果严重的 ,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。
单位犯前三款罪的 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。
为确保计算机安全,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,给计算机数据信息安全铸就了一道坚实的屏障。法律法规负责的外围保护已经完善 ,内部的子集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。
回溯近些年发生的员工“删库跑路”事件,可以说花样百出 ,各有不同。有员工误删的,有自身设备损坏 ,导致数据丢失的,当然也一定有人为“删库跑路”的 。单就讨论删库对企业和始作俑者的危害,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。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尽可能避免员工“删库跑路” ?
删库屡禁不止,何为解决良策?删库事件频发,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出现了问题,如何防御具有偶然性的删库行为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从根本上讲,防止删库事件出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,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,完善的审核制度规范 ,良好的公司氛围之间相互融合才能有效避免“删库跑路”事件发生。
(1) 技术预防
提前预防 :未雨绸缪至关重要 ,企业应当尽可能统一运维入口,实现账号和权限的分配和管理 ,细化到每个人使用独立的账号,各司其职 ,避免造成权限混乱 。另外,设置权限约束 ,避免权限过大,给“有心人”可乘之机。及时发现:配置合理的审计规则,对一些会变更系统的操作设置告警,除此之外,更重要的是 ,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。容灾备份 :对于有大量数据信息的企业来说,备份举足轻重 。数据是核心,有数据才能在灾难后恢复系统,备份一定要全量备份、增量备份 、异地备份等,最好多个机房备份。实在不行 ,企业数据上云也是不错的选择 !
(2) 制度约束
无规矩不成方圆 ,良好的制度是确保企业数据安全的根基,可以有效防止员工误删或恶意删库。
设置权限:对于开发人员 ,谨给予权限,不建议开发人员直接连接数据库 ,如须必要连接,建议只给可读账号 。尽量避免管理员直接使用 root 账号,在操作系统层面操作数据文件,尽量使用客户端从远端连接到数据库进行维护等 。切忌误删 :顶层架构设计时要格外注意 ,对于系统特别重要的数据,设置为永不可直接删除,从根本上断绝了删库的可能。(3) 团队建设
自古以来,我们都讲究“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”。强大的物理手段只能暂时解决问题,获得人心才是长久之计。类比到企业管理中,无论是多先进的技术手段,还是完善的制度规范 ,都是刻板的、理性的,仅仅只能够确保数据相对安全。
对于企业来说 ,内部人员才是最大的X因素,一旦某个职员执迷不悟,着了魔式想要制造破坏,总是能够找到破绽,因此团队建设才是重中之重。

企业员工为公司事业打拼 ,内心渴望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归属感 。因此人文关怀必不可少。
团队的领导人应多加注意内部员工的状态,留意关注员工情绪,一旦发现员工对公司或者对内部管理存在建议或意见时 ,要及时沟通 ,充分聆听其真实想法。另外,团队内的工作气氛也是重中之重 ,要保持一个相对积极的工作环境 ,避免压抑带来的负面情绪,最终演化成不可收拾的局面。
切勿一时冲动,“删库跑路”企业层面能够做的无非是提高数据保护壁垒,完善制度流程等。真正左右“删库事件”是否发生的还是员工 。
众所周知,签署的劳务合同中会明确表示 ,员工与所在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,程序员在工作期间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,所产生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单位所有。虽然合同中明文规定,但是依旧存在像录某一样的人没有意识到工作成果的归属问题 ,一时激动 ,想要那会属于自己的东西,从而导致“删库跑路”发生 。
更令人不解的是,部分员工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 ,因为自身原因,泄愤删库 。这样疯狂的举动 ,看似潇洒随意 ,实则充分表现出这些员工不负责任的工作心态以及法律意识淡薄。这样的行为不但会给自身的职业生涯抹黑,还给带来牢狱之灾。
抛开法律问题不谈,若是一时冲动 ,删库跑路,道德层面同样受到谴责 。员工和企业之间是雇佣关系 ,应当遵守契约精神,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质工作 。当然 ,若是与公司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,一定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应对 ,切勿一时冲动,落得“删库一时爽,含泪蹲铁窗”的局面,后悔终生 。
“删库跑路”,注定是两方的失败 ,一方损失了财产 ,一方失去了自由 。切记莫要一时怒起 ,狠狠输入rm,按下回车,愤然离去 !